台灣有話說

今年國際老人日有好多調查報告發表,
台灣長輩們想要說什麼呢?

本月發布調查報告的單位有…

看點1,高齡未滿,50+正夯!

50~65歲人數龐大的嬰兒潮世代,
5年後將陸續步入高齡,把台灣推向「超高齡社會」啦!
這群「未來老人」受惠於國民義務教育、經濟起飛,
健康有能量,和傳統老人相當不同,
因此大家都很關心50+世代的需求,
研究屆退族的報告,比研究高齡者的報告還要多。

看點2,未來老人有個性

教育程度高、家庭人口下降,
未來老人比起前代老人多了一點「個人主義」。
例如在熟齡生活報告中,50+比70+對旅遊安排更有自主性,
也更傾向能自由選擇參與團體或個人活動。
而在銀髮產業趨勢調查中,70%屆退族希望有個人獨立空間,
正所謂「你不想跟公婆住,公婆也不想跟你太密切」。
50+世代更看重自主、個別化和隱私,非常有個性呢!


看點3,裝備個人數位力

幾乎所有的報告都有討論到50+世代的數位能力,在熟齡生活報告中明確指出,55歲以上網路使用率高達82%,將近65歲以上的兩倍,甚至還有4成熟齡者一天沒用手機會感到焦慮,可以看見網路已經是熟齡者非常熟悉的工具。
然而,他們可能只停留在「淺層使用」,例如聊LINE、滑FB,在壯世代防疫E化指數的調查中發現,例如美食外送、疫苗預約、網路掛號、網路購物…等等,這些稍微複雜卻重要的功能,有6成的50+世代會卡關,
應規劃介面調整、技能教學等「高齡友善軟服務」,畢竟,銀髮產業趨勢調查指出,有80%屆退族想繼續學習、增加自己的數位力!
善用這群長輩的學習動能,提供足夠支持,讓未來長輩也能擁抱數位時代的便利。

看點4,動能滿滿,想再學習、再貢獻

除了提升數位力,屆退族還想嘗試更多!
在熟齡生活報告、橘色幸福力、銀髮產業趨勢調查三份調查中,
說到繼續學習、繼續貢獻社會,都有60~70%的熟齡世代躍躍欲試,
比起留在原職場,更傾向尋求其他合適機會,
展現其樂於追求自我成長,勇於挑戰,期待展現自我價值的態度。


看點5,服務端準備好了嗎?

看完了未來老人和傳統老人的不同,
你是不是也覺得,服務端好像也該有些改變呢?
百歲人生大調查盤點社區據點的數位轉型情形,發現據點的人力、數位技能、硬體設備都還有待提升。
而高齡城市大調查則探討如何建立高齡友善城市,認為交通、公共設施、醫療與環境等面向,軟硬體都應加速布建,預備超高齡社會的龐大需求,
最重要的是創造「多元機會」,例如讓不想去社區據點的民眾,也有其他學習或社會參與的管道,讓不愛花錢去健身房的長輩,在公園也能有足夠的運動設施。

思維轉變,迎接未來老人

傳統的高齡服務,思維偏向「無微不至的貼心照顧」,面對充滿動能、重視個人自主性的未來老人,
則需將思維轉為「給予必要支持」。

那麼,應該提供那些支持呢?
如同揚生基金會的調查,高齡者想的也許和我們很不一樣。
邀請大弘人觀察、思考各種類型的高齡需求,做好和橘世代一起道老的準備吧!



Views: 57